第(2/3)页 乾隆皇帝偏爱钧瓷,认为是宋窑一种。 内府所藏钧瓷上,他多次刻诗留念。 “均窑都出修内司,至今盘多碗艰致。” “赵宋均窑制砚台,面平去釉有池隈。” “越器曾稀见,宋窑今始题。” 所以,清宫收藏,被视为“北宋官钧”的典型。 到了清末,宋钧地位已不可撼动。 收藏家陈浏说:“古窑之存于今世者,在宋曰均,曰汝,曰定,曰官,曰哥,曰龙泉……” 钧瓷居宋代名瓷之首,大件备受推崇,小件也成秘玩。 “均洗高约二寸许,宽不过三寸,长不及五寸。马脚船唇,便于行匣。寂娱清秘,亦殊可贵。” 光绪二十年(公元1894年),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诞,南河南阳镇总兵崔廷桂在神垕定制钧瓷九鼎,禹州知州黄璟亲到现场督办。 在神垕,他看到这样的情景:人们于雨后的古窑遗址搜寻钧瓷残片,“得片瓦争相矜重”。 20世纪60年代以来,考古工作者对禹州城内钧台、八卦洞一带古窑遗址进行了发掘,认定这里是“官钧”产地,烧造于宋徽宗年间。 以北宋末叶作为钧瓷繁盛期,衍化出了“钧瓷始于唐,盛于宋”的论述。 业界更是推出了这样的宣传语:“钧瓷是御用珍品,封为‘神钧宝瓷’,每年钦定生产三十六件,其余全部砸碎深埋,禁止民间收藏。” 只是,“宋官钧”的说法,一直面对着质疑。 钧台窑的发掘,在方法、逻辑上有种种不足; 浩如烟海的宋代文献中,找不到有关钧瓷的只言片语; 甚至“钧窑”这个名称,也显然不可能产生于北宋年间。 那个时候,钧州尚未出现,阳翟的别称是“韩城”,直到金代诗文中,方以钧台指代钧州。 换言之,如果钧窑早在宋代就名扬天下,金、元、明三代的学者,何以置若罔闻? 我国古陶瓷历史一直迷雾重重,钧窑更是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最为神秘的窑口或窑系。 比如钧窑何时何地创烧?钧窑何时被命名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