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5 乡试秋闱-《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另外一点就是现在已经进入到六月,距离乡试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加上考前准备等等耽搁,留给沈忆宸的时间并不多,他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经营这些人脉关系网。

    一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这段时间沈忆宸除了偶尔去到周叙府上拜访,其余基本上都是在公府读书,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学识。

    因为乡试除了必考的四书五经之外,还需要考诗赋跟策论。

    诗赋不是什么新鲜东西,沈忆宸现在都水平已经能勉强跟上,至少不会成为科举明显的短板。至于策论这种东西,沈忆宸之前并没有钻研过,但认真来说,也称不上是什么短板。

    原因就在于策论主要是关于经史、时务、政治等方面的内容,而且不像八股文那样有严格的文体限制,能让考生稍微有自由发挥的空间。

    最重要一点,就是策论与后世的“申论”形式很像,沈忆宸对于这种回答方式很有经验,唯一稍显注意的地方,就是自己答题的内容,防止被后世思维干扰而写出犯忌的东西。

    时间就这样来到了八月初九,秋闱之日。

    几乎还处于后半夜的时刻,沈忆宸就已经洗漱完毕,整理好必备的考试用具,准备乘坐公府马车前往顺天贡院。

    临行前阿牛一直送到了公府门口,本来他还想着陪沈忆宸一同前往,不过这种想法被沈忆宸给断然拒绝了。

    开玩笑,当初童子试都没让人陪,现在都已经到举人阶段驾轻就熟了,自己有那么脆弱吗?

    明朝总共有十五座乡试贡院,其中顺天、江南这两京贡院规模极其宏大,高峰时候能容纳上万人考试。

    星光璀璨,伴随着火把灯烛的光亮,各路秀才生员们犹如江河汇入大海一般,朝着顺天贡院的方向涌去,很快马车就被堵的动弹不得,沈忆宸只得下车步行。

    跟随着赶考人群,步行了大概半个时刻的样子,沈忆宸来到了顺天贡院前广场。

    真正身临此处,沈忆宸这才感受到什么叫做人海茫茫,整个前广场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赶考的秀才们,加之他们手中提到高脚灯笼,简直与天上星辰相映成辉。

    这恐怕有接近万人的规模吧……

    沈忆宸忍不住小声感慨了一句,当初童子试虽然三场考试下来,估摸着也有七八千人的规模。但那是去去留留的总数,一场最高也不过两三千人的样子。

    而这次是接近万人的统一考试,如此规模所带来的冲击,自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明朝在正统九年之前,乡试是没有预试的,理论上只要有秀才功名,都可以报名参考。所以这就导致了往前数届不中的秀才,会无数次的报名参考下去,直到取中为止。

    加之大一统王朝前中期,大多处于向上发展阶段,读书人数量也同步上升。两者相加下来乡试考生越来越多,最终有了如今这般接近万人的规模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人数太多考官不堪重负,正统九年明英宗下旨所有应试人员均须参加预试,由提学官考选,合格的方准参加乡试。

    通过考前选拔的方式,这才把乡试人数给压了下去。不过沈忆宸刚好遇到了预试执行前的最后一届乡试,才能看到今日这般盛况。

    不单单沈忆宸心生感慨,后续到来的一些生员们,看着广场上的人群,也是心中大为震撼。

    “我滴娘,这人也太多了吧,不愧是两京贡院。”

    明显这个也是新科秀才,第一次参加乡试,如同沈忆宸一般没见过大场面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生员应试,不知最后有几人可以中举。”

    旁边一人听闻后,用着唏嘘语气附和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